這首, 我非常喜歡...眼熟的人應該會想到四爺都是寫這詩來勉勵若曦~


我不也很像走到這樣的情境了嗎?  於是就暫時的放開, 選擇沉默與忍耐~


借來分享這個意境好圖勉勵自己~不會一直這樣的!!!


王維的詩總是能將那孤寂悽涼, 蒼天同在發揮的淋漓盡致, 在我的內心裡引起巨大的共鳴


 


終南別業

-王維

中歲頗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

興來每獨往,勝事空自知。

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。

偶然值林叟,談笑無還期。

【作者簡介】

王維(西元700─761)字摩詰,盛唐大詩人、大畫家兼音樂家。其詩體物精微,狀寫傳神,清新脫俗,獨成一家。他和李欣、高適、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“王李高岑”,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;和孟浩然合稱“王孟”,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。至於“禪詩”,他更是古今獨步。蘇軾稱他“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”。

【字句淺釋】

解題︰作者看透了仕途艱險,大約四十歲后就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,並且吃齋禮佛,一心向道,這首詩就是寫的這種生活中的閑逸情致,而其藝術上的成就則令后人贊嘆不已。別業︰別墅,這裡指藍田輞川別墅。好道︰這裡指吃齋修佛。晚︰指晚年。家︰作動詞,安家。陲︰邊緣地方。勝︰佳妙。值︰碰見。叟︰老人。還期︰指回家的時間。

【全詩串講】

中年以後很喜歡佛門靜修,晚年住在終南山下景色幽。

游興來時往往獨自去走走,白知道美妙事自己放心頭。

隨意而走直到流水的盡頭,坐下來看雲朵升起的時候。

偶然間在林中碰到個老叟,談起笑來把回家拋在腦后。

【言外之意】

作者四十歲左右已經全心向道,曾經有好幾年時間,與儲光羲一度隱居終南山。大約五十歲時,在終南山下買得藍田輞川別墅,以後便一直亦官亦隱,在越來越誠摯的修佛中度過余生。

此詩並沒有寫出許多事態或人情交往,但卻深刻而細膩的表露出作者作為修佛中人的特殊內心感受。作者喜愛山林,經常一個人走入自然、獨自體驗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實感,這樣的感受往往美妙而深刻,但卻無法和不在這一境界中的人共同分享,因此作者用了“空自知”來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惋惜之情︰要是其他人也能感受到,那該多好啊﹗作者沿著山溪隨興而走,竟然直走到水流的盡頭,足見作者興致勃勃、走出了精神;沒有水了,大概也沒有路了,干脆坐下來,看著雲彩從山間升起。隨意飄卷的雲朵本來就給人悠閒自在、無心無意的感覺,作者自己內心的感受也就清楚而準確的傳達給了讀者。可能就因為這一巧妙而貼切的敘事描寫中醞含著細致微妙的抒情,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”被后代詩家贊嘆不已,認為它不但詩中有畫,而且隱隱然畫外有理,各人可從中悟到生活中的某種感受和體驗所給人的啟發,具體但又不容易明白的表達。在這樣一種環境中,哪怕遇到一個山林中的老頭子,作者也會和他盡情的談笑,以至於忘了回家的時間,可見作者對這種清修、閑適的生活之樂在其中,也充分表現了作者恬淡、閑逸的天性,而這正是一個佛門靜修者典型的心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ny72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